如果父母没有留下遗嘱,那么按照法律规定是要按法定继承来继承遗产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遗产分配原则是指依法继承人之间在分割遗产时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哪些财产和权利不能被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什么?本文整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阅读。
一、父母遗产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一、具体解析:
首先,就继承来说,如果不存在遗嘱的话,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户口是否和父母在一起不影响两个儿子继承权的平等性,两个儿子都是属于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除非存在丧失继承权的法定情形)。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存在下列法定情形的时候继承人是丧失继承权的,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如果没有上述情形,那么两个儿子都是有平等的法定继承权的。其次,就财产的分配来说,根据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在具体分配的时候是按照上述原则来处理的。
二、法条依据:
《继承法》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以上就是关于父母遗产的分配原则是什么的知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一下在线律师,请律师帮忙解答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