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被确认无效的四种常见情形包括立遗嘱人缺乏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形式不合法、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以及遗嘱处分了非个人财产。
一、遗嘱被确认无效的四种常见情形是什么
遗嘱被确认无效的常见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立遗嘱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若立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因精神状况、年龄等因素导致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订立的遗嘱可能被视为无效。
2.遗嘱形式不符合法定要求: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3.遗嘱内容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遗嘱内容若涉及违法活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公序良俗,则该部分或全部遗嘱内容无效。
4.遗嘱处分了非个人财产:遗嘱只能处分立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若遗嘱中涉及了对非个人财产的处分,如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部分,或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处分的共有财产。
二、如何避免遗嘱无效的情形
为避免遗嘱无效的情形,立遗嘱人可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立遗嘱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前应评估自己的精神状况和认知能力,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若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应考虑在精神状态稳定时或经治疗后再订立遗嘱。
2.严格遵守遗嘱形式的法定要求: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选择合适的遗嘱形式,并确保遗嘱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如选择代书遗嘱等需要见证人的形式时,应确保见证人具备资格且在场见证全过程。
3.确保遗嘱内容合法且符合公序良俗:遗嘱内容应真实反映立遗嘱人的意愿且不得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在处分财产时应考虑各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需求,避免设置过多不切实际的条件或要求。
4.明确遗嘱处分的财产范围:遗嘱只能处分立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在订立遗嘱前应明确哪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哪些属于共有或存在争议的情况,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